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参考要目补充
为进一步服务广大政协委员撰写高质量的提案,区政协提案委经和区政府办联系,紧扣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,现整理部分提案线索如下,供各位委员参考。各位委员在使用提案线索时要注意不局限于线索,深入开展调研,不讲虚话、套话、大话,多提操作性强、务实管用的提案。
1、加快国有资产管理改革,推进国有资本证券化,完成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任务,分类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造,强化国资监管,实现全覆盖的建议。
2、构建全面规范、公开透明的预算制,开展街道国库集中支付工作,提高预算执行效率,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,合理控制政府性债务规模和融资成本,防范财政风险的建议。
3、加快镇街、社区体制改革,推动街道、社区职能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的建议。
4、关于城乡综合管理养护机制改革,推进户外广告和环卫市场化运作等方面的建议。
5、推进公共服务领域社会化改革,探索社会事业公办民营融资模式,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的建议。
6、健全高层次创业人才“创聚工程”评审机制的建议。
7、完善“孵化器+加速器+产业化基地”的孵化链,确保企业及时毕业的建议。
8、完善“高端人才+科研成果+本土企业”的转化链,鼓励高层次人才与本土企业开展嫁接式合作,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,大力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,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建议。
9、完善“政府引导+科技金融+公共服务”的服务链,建立健全“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金”和“天使引导配套资金”制度的建议。
10、扶持发展科技金融为重点的科技服务业的建议。
11、抢抓国家发展“一路一带”重大机遇,强化招商引资,促进我区优势产业加速集聚的建议。
12、加快外贸转型发展,发挥综保区平台作用,更好实施技术、品牌、营销、服务“四带动”出口战略的建议。
13、支持企业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、并购国外品牌、构建营销网络、配置全球资源的建议。
14、对接落实“5+5清单”,坚持“非禁即入”原则,扩大民间资本投资领域,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,加速辅导民营企业上市的建议。
15、加快先进制造业提升转型的建议。
16、大力推动新材料和环保产业集聚发展,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建议。
17、大力发展航空物流、港口物流、园区物流和农副产品物流的建议。
18、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和体验线路开发,放大汤山温泉养生游、牛首佛教文化游、都市乡村休闲游三大旅游品牌效应,提高旅游业收入的建议。
19、加快编制电子商务发展规划,引导企业“触网”发展,努力实现互联网平台经济新突破的建议。
20、积极发展总部经济的建议。
21、强化重大项目投资监管,严格先论证、再开工程序的建议。
22、认真做好发布向社会资本开放项目目录工作,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项目的投资、建设和运营的建议。
23、加大资源集约节约利用,强化对批而未供、闲置低效用地整治盘活力度,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建议。
24、推动重点园区特色发展的建议。
25、完善规划体系,加强要素整合,推进中心城区、新市镇、新农村连网成片发展的建议。
26、积极开展好地理国情普查,加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和地下管线数字化建设的建议。
27、对开展第二批美丽乡村示范村规划设计的具体建议。
28、启动城市建成区人口规模与承载力研究,优化城乡教育、医疗、文体、商业等设施布局,推进各类专项规划对接融合,确保城乡基础设施功能互补、联网共享的建议。
29、进一步明确5个园街共建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,统筹利用区域存量要素资源,大力实施低效用地和闲置厂房再开发,拓展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载体空间的建议。
30、进一步加大自身招商引资和园区平台项目嫁接力度,建成重点开发园区项目承载基地、科技孵化企业加速产业化基地,努力实现园街联动双赢的建议。
31、大力推进新市镇建设,重点加快城镇功能融入、产业发展融合和基础设施融通,加快推进安置房、市政配套、环境整治项目,不断提升接纳农业人口就近就业、就地城镇化的承载功能的建议。
32、树立产村融合理念,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建议。
33、大力发展集赏花、民宿、采摘、加工、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景点,更好发挥农业的“接二连三”综合效益,提高休闲农业收入效益的建议。
34、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建议。
35、加强乡土文化、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建议。
36、进一步提高环境综合整治水平,形成长效机制的建议。
37、完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,加快建立可视化、协同化、智能化“数字城管”平台的建议。
38、健全小区物业、交通秩序、工地扬尘长效管理体制,加大违建、违停和渣土运输管控力度,落实“门前三包”责任区制度,强力整治各类脏乱差现象的建议。
39、加快环卫设施建设的建议,
40、保持外港河、中心河、秦淮河等骨干河道水清岸美的建议。
41、推进全覆盖、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建议。
42、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,推进中水回用、提标改造和收集管网建设,实施黑臭河流沿线老旧小区雨污分流工程,杜绝企业污水直排的建议。
43、加强对“500平方公里生态涵养不开发区”的源头保护和用途管制的建议。
44、实施废弃矿山宕口复垦复绿,加强农业湿地保护,大力开展绿化造林、河道绿化建设的建议。
45、加大社区公园、街心公园、郊野公园、绿道绿廊规划建设力度,实施老城区绿化景观提升工程,打造“10分钟公园绿地便民服务圈”建议
46、加快建立污染物排放许可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,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建议。
47、建立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。
48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,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建议。
49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,推进创业带动就业,建立区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,建设街道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,大力发展富民合作社,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农地股权合作社,提升低收入农户增收项目区带动效能等方面的建议。
50、关于提高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生活补助标准,提高新农合人均基金标准,提高大病救助加补充保险最高限额的建议。
51、不断提高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应保尽保率的建议。
52、加大名校引进力度,推进公办惠民园建设,不断完善老年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等方面的建议。
53、加强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的建议。
54、新建、更新全民健身路径,建成设施便捷、功能完善、服务优质的“10分钟体育健身圈”的建议。
55、加速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建议。
56、深入挖掘文化资源,加大文物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,积极实施文化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,打造文化品牌的建议。
57、大力繁荣文化事业,鼓励扶持文艺创作的建议。
58、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,丰富群众文化生活,实施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工程,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的建议。
59、加快建立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的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议。
60、关于人口基础数据库建设和人口综合服务管理方面的建议。
61、完善“一委一居一站一办”管理模式,推行社区“扁平化”、“网格化”管理的建议。
62、建设智慧江宁,加快信息整合交换平台建设,对治安、城管、政法、安监等各类数字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利用,实现互联互通,提高使用效率,提升建设水平的建议。
63、巩固三级调解组织体系,积极建成规范化调委会,加快构建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和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,提高群众自治组织自我管理教育功能等方面的建议。
64、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、推动发展、化解矛盾、维护稳定,着力建设法治政府的建议。
65、依法履行重大决策公众参与、专家论证、风险评估、合法性审查、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,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,建立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的建议。
66、推进“政府智库”建设,加强政策研究,发挥“高校智库”、“社会智库”功能,强化政府决策的智力支撑的建议。
67、制定责任追究相关办法,依法落实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的建议。
68、关于做好“十三五”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建议。
69、依法规范行政行为,推进政府机构、职能、权限、程序、责任法定化,明确界定职权行使边界,依法履行好政府经济调节、市场监管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建议。
70、健全协同执法机制,推进安全生产、交通运输、城市管理、资源环境等领域跨部门、跨行业综合执法的建议。
71、全面推进财政预算、公共资源配置、重大建设项目、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的信息公开,确保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建议。
72、加快政府机构改革,推进城乡水务、交通、社保一体化改革,优化部门职责配置,严控机构编制总量的建议。
73、持续改进工作作风,深化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切实提高行政服务效能的建议。
74、完善科学发展绩效考评体系,推进行政问责和绩效管理监察,不断创新政府公共管理模式的建议。
75、继续严控“三公”经费及一般性经费支出,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在改善民生上。